上周,晶报推出了深圳社保卡在医保定点药店刷卡买药必须高于4595元的报道,引起广泛关注与热议。深圳出台这种限制性规定的原因是什么?在医药分开的改革大背景下,是否可能进行相应调整?晶报记者曾就此向社保局发去采访函,但时隔一周,社保局至今没有对此给出任何回应,叫人疑惑不解。
此前,不少市民投诉称,“4595”的规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——不管怎么说,药店也是正规注册,并且有自己的医师,且无需排队挂号,有个小痛小病的话,到药店比到社康中心和医院显得更为便利。市人大代表吴立民也指出,现在深圳正在积极推进医改,这样的措施是拖后腿。事实上,调查发现,广州等其它城市并没有类似的限制性规定。
而今,相对于深圳设置这样的门槛到底出于什么考虑之类的疑问,一个更大的问号是,面对晶报发出的采访函,面对公众的质疑,社保部门为何迟迟不回应、不表态?舆论监督、关切读者权益是媒体的责任,也是媒体的天然权利。晶报之所以关注这样的话题,是因为这样的话题为市民所关注,涉及众多市民的切身利益,是替市民“喊话”。社保部门没有理由将其束之高阁,置之不理,或者进行“选择性回应”。
其实,媒体舆论监督不是为了挑刺找碴,而是为了帮助被监督对象找到改进工作的方向。正确对待舆论监督,懂得借助媒体增强公信力,寻求“最大公约数”,是优化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。也因此,深圳历来重视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舆论监督环境。早在7年前就已立法明确规定,阻碍舆论监督要追究责任。
进一步说,及时回应公众质疑,与公众进行良性互动,是打造服务型政府和透明政府的起码要求。在这里不妨稍稍回顾一下,翻翻“旧账”。今年6月以来,晶报曾连续推出八篇社论,追问“医保清零”背后的真相,呼吁社保局更好地与公众沟通,释疑解惑。但是,社保局一直对此“沉默是金”,公众一直没有听到关于该政策系统、深入的专门性回应。没想到,时隔不久,晶报对于社保卡的使用疑问,再一次在社保局那里受到了类似“待遇”。
包括社保卡“4595”的门槛在内,针对公众的不解与改正呼声,给一个迅速、坦诚、全面的回应为何这么难?任何回避、拖延只能使事情走向复杂,作为一种基本的现代公共治理伦理,学会与公众对话已日益成为一种底线共识。在许多重大公共事件中人们都可以看到,即使是一些尖锐的、回答难度系数较高的问题,一些部门也没有采取推诿甚至拒绝的态度。这是对民意的尊重,也是对自身公共形象的珍视。
对深圳市社保局而言,我们或者说公众期待回答的问题其实既不复杂,也不高深。更何况,如今,除了传统的电话、信函等渠道外,还有网络、微博等回应工具,给个解释,给个答复,可以说是举手之劳,为何连这样的举手之劳也不愿意?也因此,说到底,这不是技术问题,而是态度问题。这种不回应既是对媒体的角色与使命的认识不足,对公众知情权、参与权、监督权必须得到尊重的认识不足,也是对自身职责的认识不足。
实践证明,政府部门与媒体互动将导致多赢的结果,而政府部门往往是最大的受益者。我们相信社保局也能意识到这一点,所以,社保局,我们还在等你的答复。